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生活家居 > 生活

地图为什么总是上北下南?

关注:6 发布时间:2021-07-15 11:40:06

导语本文整理了地图为什么总是上北下南?经验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小白也能成为高手,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北行的建立不仅是偶然的,还与导航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古代欧洲典型的地图绘制和投影理论,这一习惯逐渐通过欧洲传播到了全。

这是另一个很少有人会质疑的惯例。——的现代地图,南北几乎统一。即使不同国家的画图存在争议和分歧,也是自己国家是否处于画图中心,很少有人挑战南北方向。

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吗?

好像是这样。在中国古代,或许受西晋裴秀地图集禹贡地域图的影响,除了元朝几乎没有留下地图外,从宋到清的国图几乎都是统一的北方。

比如宋朝九域守令图,禹迹图,华夷图,地理图;明朝广舆图,大明混一图,杨子器跋舆地图等。大部分清朝的民族地图都是这样。

但并不是所有地图都是这样的。

古代海防图、边防图、地方志、图纸没有统一的方位规则。南、北、东、西都出现了。

清代学者俞在癸已存稿中说:“每块土地的挂图都要朝北,几种情况下显示的地图都要朝南,也证明了——制图员的主观判断对地图的朝向影响很大。

上更不团结了。比如古代阿拉伯人习惯从南到顶的地图(这可能是麦加位于阿拉伯南部的原因),与西方正好相反。更多的地域画图本身就很不规范,也就是在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制作——上没有一致的定位。

是谁让地图朝北的?

像大多数现代规范一样,它们是欧洲的。他们的绘制习惯统一了地图模型。

欧洲中央思维的另一个目标似乎可以建立起来。他们把自己的国家放在地图的比较上面,这总是自大造成的。

等一下。真实的故事远比判断复杂。北航的建立既是偶然的,也与航海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要从古代地中海地区说起。

[托勒密的地图]

上北下南地图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埃及的。

罗*帝国时期,地中海内部和海上的海上贸易越来越繁荣。由此,东地中海货物集散地的人获得了丰富的欧亚大陆地理知识,为早期的地图制作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是比较好的之一。当时他完成了划时代的著作地理学 ——,用27张地图收集了约8000个地方的经纬度,描述了地图投影的两种方法(通过数学规则将三维球体转化为二维平面的方法)。

地图投影方法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一定的数学规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成平面的方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投影方法?原因很实际。地球是一个无情的球体。想象一下把地球表面变平。皱纹,拉伸,骨折都是不可避免的。地图投影是一种将表面有序地转化为平面的工具。

大概是为了地图投影方便,建立了从上北到下南的位置分布。

托勒密选择从北方指向。他自然知道地轴指向北极星,所以选择投影交点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在北极上空选择某一点,把“北”的位置放在地图的上方。

但是这种开端在罗*帝国之后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地图绘制的方向一度混乱。中世纪,信仰成为欧洲人绘制地图的灵感来源,地图由东向东变化。—— 圣经的伊甸园被认为是在的比较东边。

这种情况持续了几百年后,又出现了一张以北方为顶部的地图。

[意大利城市图]

11世纪,意大利城邦从阿拉伯帝国手中夺回西西里岛和其他许多地中海岛屿的控制权,并在第四次东征(1202 -1204)中将其贸易区扩大到东地中海。

一个看似意料之外的收获,改变了——个阿拉伯人在欧洲传播的指南针,大大提高了意大利城邦的航海技术。

当然,指南针的使用影响了地图的绘制,直接催生了更高层次的海图——。13世纪末,波特兰绘制了意大利城邦的地图。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比较早的欧洲海图。

具体来说,波特兰海图突破了使用北极星作为导航坐标的限制,代之以稳定准确的指针,风雨无阻。

指南针的一端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北极星和指南针同时帮助定位,无疑更安全。这就加强了向北定位的传统,波特兰海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的方位绘制的。

随着伟大的海洋时代的到来,波特兰海图已经被应用于更广阔的大西洋。1406年,被欧洲遗忘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的地理学被拜占庭的angelus从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其理论和地图成为当时南欧人比较好的地理指南,积累的经验促进了更多的测绘。

但两者都有弊端。托勒密地图的大陆轮廓几乎是靠想象画出来的。波特兰海图不考虑地球圆的曲率,在大范围海域使用时,地图恒线会有较大偏差。

1569年,佛兰德(今比利时北部)的地理学家墨卡托用墨卡托投影法绘制了第一张航海地图。三维球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转化为二维平面,常数线可以在地图上显示为直线。

也就是说,在这张地图上测量了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恒线和子午线的角度后,航向可以调整一次,在途中不调整航向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16世纪末,墨卡托的朋友奥莱特乌斯的地图集概观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概观反复印刷了4 0多个版本,其译本遍布欧洲各大语言。

墨卡托投影图和奥莱特uus图都继承了“以北为顶”的做法,影响了近代后期科学绘制土地图的习惯。

比如18世纪,法国第一张通过三角测量和天文观测绘制的国家地图延续了“北上”的习惯。这是上第一张由三角测量完成的全国地图,也是现代土地科学制图的开端。

其实只要有一个能稳定方向的工具,不管哪个方向向上,都是可以操作的。用北极星和指南针设置轴,只是方便向北的倾向,而不是必要条件。

然而,当时典型的地图学和投影理论都遵循“由北向南”的原则。此后,这一特征在欧洲得以确立。

[欧洲绘画方法的传播]

此后,随着欧洲势力的扩张,这种绘制方法沿袭了欧洲商人、传教士和统治者的贸易、传教和殖民的脚步,统一了整个的地图。

如果说日本受到葡萄牙商人的影响,那么波特兰海图是在17世纪初被采用的。另一方面,印度在英国殖民者的领导下绘制了现代地图。

在传统势力强大的中国,欧洲画法如何取代本土画法?

传教士的作用不可低估。1584年,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绘制了第一张中国地图舆地山海全图。

1708年,康熙下令编制国家地图皇舆全览图,也是在传教士杜德梅、白晋的主持下,通过三角测量和天文观测制作而成。但清代其他地图并未采用现代科学制图方法,省志或县志仍采用传统象形符号绘制。

直到民国时期,北洋政*制定了“十年快速测量计划”,后来南京政*制定了“全国土地测量十年计划”,全国各种通用地图比较终统一到“北进”方向。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现代地图惯例。当然南半球人民的仇恨可以理解——。谁会觉得下面舒服?

所以有些不喜欢被忽视的澳洲人干脆把地图翻过来。

台湾省也很不满意:根据从上北到下南绘制的地图,原本有海洋性格的台湾省人民,忽略了东面广阔的太平洋。所以传统的台湾省地图应该逆时针旋转90度。

这并没有改变既定的“北上南下”的原则,——南半球的人应该再承受一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