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生活家居 > 生活

课本里古人的画像是从哪来的?

关注:63 发布时间:2021-09-02 12:22:01

导语本文整理了课本里古人的画像是从哪来的?经验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小白也能成为高手,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才图会所选的黑白画像,绝大部分出自明代著名画家王琦、王思懿父子之手;有些彩色人像来自著名的南浔馆;杜甫、李时珍等人的肖像画很受欢迎,出自中国水墨人物画大师蒋。

你还记得课本上的插图吗?以前我们都是忙着“背诵全文”,而忽略了课本上人物的小插图。十几年来,无论教科书的排版和装订如何变化,它们始终坚定地出现在教科书中.

但是,这些看似随意,甚至有点丑的人,其实来源很多。它要么是一幅古画,要么来自宫殿的密室,要么是大咖啡自己创作的。这样,我们的课本简直就是珍贵的中国名画典藏。

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很多人看起来都一样吗?还有一点.丑?这些看似丑陋的画像,其实出自一对明朝著名画家:王琦、王思懿和他的儿子。课本上的这些黑白人像都是出自他们画的明朝渡江指南—— 三才图会。全书14门108卷,内容从天文到地理,人物包罗万象,故取名三才。这本书的历史价值非常大。比如在服装方面,很多汉服爱好者在整理衣服的时候应该参考这套书。对于历史上稍微有点名气的,父子俩都画过。

我们都知道,除了这些黑白人像,课本上还有很多五彩缤纷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大作家王安石、李白。这些五颜六色的人像就更惨了。都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南——南浔馆的密室里。自清代以来,这南浔馆,由于乾隆,已成为一个“历代名人绘画收藏”,有580幅古代名人的私人肖像。

有一天,乾隆在院子里读书,抬头看着院子里的画像:啊,祖宗怎么掉了个鼻子?不仅如此,历代文人星欧巴也缺眼缺口,于是立即命工业部将画像重新裱好,存放在南浔堂,称为“南浔堂像”。

这些人像有轴有卷,共计100多件。在绘画中,宋、元、明三代皇帝和的形象一般与其他朝代相似,主要由当时的宫廷画家绘制。但遗憾的是,历代其他圣贤和名臣的形象中几乎没有名钱,作者是谁也难以考证。但经过乾隆宗修复,这些人像看起来制作精良,所以在近代直接用于教科书和博物馆插画。也就是说,我们课本上的这些彩绘人像,其实是故宫难得一见的藏品。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一些我们熟悉的名人并没有出现,比如杜甫,李时珍。据说古人把这些名人画得很丑,周总理都不忍看。所以新中国成立后,马上派人重新粉刷。重点是,这个人真的不一般。从传统的水墨画风格,反映人类苦难的现实题材,到高大全的爱国情怀,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这位灵魂画家就是江。但蒋先生不知道古代名人长什么样,比如他当时想画一幅李时珍的画像。他翻遍了所有的资料,李时珍长相史书上只有一句话:祖儿好看,q好看。——王世贞本草纲目 序言。

翻译过来就是说:李时珍小时候瘦得像小竹竿。这太抽象了?但是,甲方压了。于是,江叔叔灵机一动,找到了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也就是他的老丈人,做了一个模特.然后,就有了这张广为流传的李时珍画像。因为姜先生的人物塑造能力非常强大,他承接了一系列古代科学家的画作。不过比较有名的是—— 杜甫像,在中小学生中比较受欢迎。而杜甫的形象来源其实是他自己!

蒋先生用传统的线描,结合西方的光影,使杜甫的孤独感和傲人气质显露出来。你看,要不是蒋先生,李时珍怎么会有方巾,祖冲之怎么会捧着那发光发亮的脑门,“杜甫很忙”的形象几乎无法深入人心.

看教材,可能真的会忽略很多细节。但实际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插图,也包含了无数前人的思想和文字。感谢他们的用心,我们可以任性地想起过去,讨论现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