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网上资讯

上岛咖啡连锁加盟

查看人数:发布时间:2021-09-03 16:17:08

内容详情

上岛咖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了。鼎盛时,上岛咖啡在全国有3000多家门店;而现在,根据大众点评的公开数据粗略估计,全国大约还剩不到1000家门店。北上广深的全部门店仅有160多家,上岛咖啡也就在四五线城市余温尚存。为掩饰衰败现状,上岛的加盟经理统一对外口径:目前全国有2千多家店,上岛影响力大,仍是加盟……事实真是如此吗?上岛现在到底怎样?站在外部看,永远得不到,内参君找到了一位加盟上岛3年的加盟商老平,谈谈他的切身体会。

餐饮老板内参少大湾

1.“加盟这3年,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在加入尚道之前,老平已经做了将近10年的生意,靠卖衣服赚了一些钱。2015年,周围的人都开始吃喝起来,老平也和两个朋友合伙,拿出400万加入尚道咖啡。

在加入之前,他想得很简单:西餐厅看起来很高,而尚道的品牌带来自己的流量,总部帮助管理它。只要把初始投资拿出来,躺着就能挣钱。谁知道签了特许经营合同后,坏事一件接一件:

1. 筹备

店筹备阶段,完全不懂餐饮的老平遇到了四大坑:

选址坑。总部表示,这将有助于选择网站。老平以为依靠总部的资源就能找到好位置。但实际上,总部的加盟经理只是指着它,没有调查分析,态度草率,“极其不负责任”。

装修坑。总部答应帮忙装修,但费用极高。从设计图纸到装修,老平一家1600平米的店,前后花了300多万。

店铺的装修设计依然追求“欧洲高端”,但这种风格早已过时

采购坑。大如桌椅板凳,小如玻璃餐巾纸,要求老平从总部进货,“保持品牌调性一致”。

但是同样的眼镜在淘宝卖5块/件,在总部卖19块/件。总部的货比外面贵好几倍。

人员坑。总部,只要加盟商承担人员成本,总部可以提供经验丰富的“店长”来指导门店;只要店里需要,店长随时可以留在店里;店员需要送到上海培训一周,人员费用还是需要加盟商承担。

结果送来的“店长”几乎没有管理经验,盲目用系统管理人;而从总部培训回来的店员,上门服务水平在店长以上。

员工拒绝接受管理,矛盾激化。这些经过培训的员工在三个月内陆续跳槽。

2. 自救

在一次繁忙的旅行后,商店恢复了原来的形状。老平不再信任总部,开始想办法自救,重新招服务员和职业经理人.

前半年老平靠人脉,店里生意好了一段时间。下半年熟人少,生意明显疲软。很多时候,出勤率不到40%。

一直花不是办法。老平听了店长的建议去上快餐。

各种陶罐饭、炒饭、小农家菜相继推出。半牛排半炒菜。这个“中西合璧”的菜单虽然搞笑,但是一碗卖一碗。少亏是老平唯*关心的。

但是,用西餐赚快餐的钱,永远赶不上失去的东西。

3. 脱离

尚道咖啡的商标使用寿命为三年。如果要续费,一年的商标使用费是4万,再续费三年是12万(尚道另一位投资经理告诉内部人员,特许费是1-2万/年,具体特许费和店铺大小有关)。

回顾过去三年总部的不作为,老平决定不再使用尚道咖啡这个名字。

换个门,换个菜单,改名“尚道,半岛,伴侣岛,尚道中餐厅”。和很多合同到期的加盟商一样,老平也取了类似的名字。

在外人眼里,这家餐厅只是换了个名字,但对于老平来说,他经历了一次“认知重塑”。

老平欠了这家店的债,整个人久久处于一种阴郁的状态。两个合伙人也想退出,各自找渠道换股。

决定不与尚道咖啡续约后,老平躲在盒子里哭了,没人敢上前安慰

十几年前,尚道咖啡大多开在一线城市中心街的醒目位置。棕黄色的门充满了“商业感”;现在,你很难在一线城市的热门商业区看到尚道咖啡。

在没有风景的情况下,尚道的咖啡已经成为餐饮“大杂烩”的代名词,在尚道喝咖啡更像是一个笑话。

烹饪在尚道咖啡的菜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你去岛上做错了什么?

一副好牌被打烂

一句话总结:前期不筛选,后期不管理。

整理了一下尚道咖啡的加盟商,内神君惊讶的发现他们有几个共性:有钱,不会吃喝,而且大部分都是女性。

相对于其他品类,西餐是一个非常注重场景投入的品类。没有足够的本金,普通餐饮企业家不敢轻易入市。

尚道大部分有足够本金的加盟商都有一些“戏票”性质,认为投入足够后,门店可以自动“钱生钱”。他们对投资经理的话深信不疑,“交给总行吧,什么都不用管”。

作为加盟商,内部参考君联系了咖啡的投资经理田。在询问了内部参考君的投入预算后,田经理开始结算:每100平米要35万元,加上装修、加盟费、商标使用费、桌椅购置费,开一家店要80万左右。

知道内参军不会选址,投资经理也建议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店。"人流量很大,生意一定很好。"。并一再强调首先,加盟模式简单粗暴,不筛选加盟商,给钱就能开店。

尚道的投资经理为了业绩,做出了各种不负责任的,不懂得吃喝的加盟商只是掉进了陷阱,从他们的投资套路就可以看出来。

“你只要准备好钱,剩下的总部都可以帮你做。”

从老平的反馈来看,尚道咖啡的管理层除了在刚开业进货的时候监督门店检查外,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以确保第一批材料完全从总部采购,以后再也没有来过。

门店不报问题,总部也不会主动过问;店家举报问题,总部派人解决。从总部进货成本高,加盟商赚不到钱,只能选择更换食材或者增加收入渠道来维持业务。

在加盟商自救的过程中,原本定位为“高端业务”的尚道咖啡延伸到各个场景:中餐厅、快餐店、桌游馆、麻将棋牌室。

cdn . sohucs.com/images/20200325/991022 cc 12884 b 48 a 9032 add 1 f 36 c 02 a . jpeg " data-original=" https://5 b 0988 e 595225 . cdn . sohucs.com/images/20200325/991022 cc 12884 b 48 a 9032 add 1 f 36 c 02 a . jpeg "

加盟商有权自行购买,说明尚道咖啡的特许经营体系已经失控。

其三,在互联网经济冲击的当下,仍然固步自封。

倚老卖老的终局就是被时代抛弃。过去依赖品牌的知名度,品牌一直专注于加盟和扩张。品牌形象、产品、店铺装修、价格、服务,这些本该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而变化的东西,十几年来一直保持不变。

当新的咖啡品牌和茶饮料在争夺消费者、争夺用户体验和进行网络营销时,尚道咖啡总是做出消极的回应。线上没有它的身影,线下也饱受诸多诟病,“僵化”是它留给消费者的深刻印象。

比较后,内部混乱,丑闻频出,总部却无动于衷。

尚道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现在的上岛咖啡早已四分五裂,股东各自为政,利用上岛的资源再次创业: dio咖啡、两岸咖啡等相似度较高的品牌共享市场,这无疑是一场内耗,后果可预见。

不仅股东之间“打”,上岛还和消费者“打”。

几年前,尚道咖啡爆出连锁店储值卡因卡店倒闭无法消费的消息。愤怒的消费者,借助舆论,让事件一次次发酵。

面对这样的公关危机,尚道在其总部上的声明既不痛苦也不有效,也没有表现出尚道咖啡“整改”的决心。几轮过后,尚道咖啡的势能几乎消失了。

深究原因,是放养式加盟埋下的“定时炸弹”,总部对门店缺少监督支持,门店与门店之间相互割裂。

每一方都只考虑眼前的“小利润”,所以尚道咖啡品牌的持久生命力无从谈起。尽管由于市场下跌,尚道咖啡仍在运营,但它已经摇摇欲坠。

多年前,在关于重刻时代小失败的文章下,很多读者留言问内部参考先生:为什么尚道咖啡还没死?可以看出,在大家的心目中,尚道咖啡已经被判了死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