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什么?
关注:93 发布时间:2021-09-27 11:42:04
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性的,善良的,愚蠢的,多才多艺的,粗心的,细心的,敏感的。另一种是理性,行为理性,言行正确,做事专注,善于思考,以自我为中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对立的。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大脑中人体感觉器官(眼、耳、鼻、舌、体)的反映形式。它是认知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征。其特点是直接、生动、具体。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感性认识是知识的源泉,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它只知道表面现象(如颜色、形状、声音、冷热、气味等)。)和事物的外部关系,但尚未达到对事物内部关系和本质的认识,因此需要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阶段,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
人的感性是理性的感性,纯粹的感性认识只在人的意识形成的史前时期作为意识的萌芽而存在,存在于动物和婴儿的心理活动中。从人类认知发展的既定形式来看,不渗透理性因素的感性知识是不存在的。理性因素在感性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是,理性因素赋予感性内容一种结构形式。虽然人类感觉器官的敏感度不如某些动物个体,但人却无法把握自己所感觉到的意义。受试者现有的经验和理论影响感性材料的选择和集中。特别是在微观领域,由于人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微观对象,因此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知识来建立认知主体与微观对象之间的感性联系及其规律性。人的理性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性形象的形成,成为感性认识中不可分割的要素。理性因素不仅使人的感性认识活跃,促进感性能力的发展,而且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内部关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和普遍性的特点。理性认知有三种形式:概念——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区分和识别事物的各种关系;推论——从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下一个判断。这三种形式的理性认知都是认知的深化,是渐进的,理性认知依赖于人的逻辑思维。所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上一篇:偶函数关于什么对称?
下一篇:十字架的车标是什么车?
猜你喜欢
生活热门经验
- 比12345还厉害的电话是什么?265347人
- 普京任期多少年了?159064人
- 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79461人
- 核酸检测电子版多久出来?73711人
-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有哪41964人
- 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38005人
- 10016天天给我打电话是什么意37477人
- 中国十大投资公司排名是怎样的28260人
-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意27342人
- 2020年脱贫标准人均纯收入多少26945人